第195章 颜真卿之死_剪辑十大忠臣,各大帝王起立
书荒网 > 剪辑十大忠臣,各大帝王起立 > 第195章 颜真卿之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5章 颜真卿之死

  第195章颜真卿之死

  天幕之上,河北的形势愈发的严峻。

  由于安史叛军出动史思明等人进攻河北,河北多个郡又被攻陷,平原郡军心动荡,形势急转直下。

  颜真卿经过众人商议,决定放弃平原郡保存实力。

  从战争爆发到次年十月平原郡沦陷,颜真卿在平原郡的抗战成为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作战的一面旗帜。

  在见到皇帝李亨后,李亨任命颜真卿为宪部尚书,后来又调任御史大夫。

  在回到文官岗位后,颜真卿继续尽职工作弹劾不法官员。

  由于颜真卿的性格过去刚直,在唐德宗时期得罪了奸相卢杞。

  【783年,李希烈爆发叛乱,奸相危逼名臣颜真卿赴死!】

  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,要从一个叫卢杞的人说起。

  这个卢杞,本也是名门之后,可在读过他的传记之后,你恐怕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,那就是“奸臣”!

  是的,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奸臣。

  他几乎符合大众对于“奸臣”这个概念全部的想象:

  口蜜腹剑、嫉贤妒能、睚眦必报、横征暴敛……

  平定安史之乱、为大唐再造乾坤的汾阳王郭子仪患病,按照惯例,百官都要去探望。

  郭子仪在接待其他官员的时候,并不要求家中妇女回避,可轮到卢杞前来时,他屏退了所有姬妾侍女,独自招待。

  等到卢杞离开,家人询问缘故,郭子仪说:

  “这个人长得丑,心又坏,家中女眷见到肯定会忍不住笑他,那将来咱们一家就有灭门之灾。”

  他“貌陋而色如蓝,人皆鬼视之”,一张大蓝脸,被人当成鬼。

  可他偏偏又能言善辩,讨了唐德宗的欢心,做到宰相。

  奸臣当道,迫害忠良就是一个必选项,他和颜真卿之间的恩怨,几乎是一场宿命的必然。

  颜真卿,似乎他被更多人接受的人设是一位书法家,创造了千百年来风行的“颜体字”。

  可他的身份不仅仅是大书法家!

  他是一个将帅,在安禄山造反时召集二十万大军拼死抵抗的十七郡盟主;

  更是一个昭雪冤狱的监察御史;

  一个穷到举家喝粥度日的刑部尚书;

  一个敢于维护正义和纲纪、不惜得罪权贵的“鲁郡开国公”。

  “宁得罪君子,不得罪小人”,郭子仪明白的道理,颜真卿不明白。他这一辈子,一直在得罪小人,而且是当权的小人。

  杨国忠当权,他怼杨国忠,被打发到平原郡当太守;

  李辅国当权,他怼李辅国,被贬为蓬州刺史;

  元载当权,他怼元载,被贬为峡州别驾,

  后来元载被诛,杨炎、卢杞陆续当政,颜真卿呢?

  不改初衷,继续怼。

  难道他真的不知道人心险恶世道艰难?

  所以,当卢杞准备找个偏远的地方打发颜真卿,让他远离权力中枢的时候,颜真卿采取了一种最作死的做法:

  找上门去说理!

  所以当李希烈起兵造反的时候,卢杞向皇帝建议派颜真卿招安,理由冠冕堂皇:

  天幕之上,卢杞对着皇帝说道,

  “颜公素有威望,诸多军镇节度皆是佩服不已,陛下派他去宣谕圣旨,不用派遣军队便能安定叛乱。

  颜公,您该不会推脱吧?”

  嗯?

  关键是皇帝还真的信了!

  “颜公,以为如何?”

  皇帝陛下开口了,明显就是想让派他去。

  满朝文武愣住了,宰相这不是打击报复吗?所有人都愣愣的看着这一切,

  但他们不是颜真卿,所以没有人敢开口,更没有人敢得罪当朝宰相。

  除了皇帝,谁都知道,这无异于送羊入虎口。

  甚至颜真卿自己,也知道此行是有去无回。

  他完全可以称病不去,公卿百官,谁也不会为难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臣,就算唐德宗也不敢强求。

  派一个国家元老孤身去平叛,用当时大臣李勉的话说,叫“贻朝廷羞”,丢人啊!

  颜真卿出列,拖着老迈的身躯拱手说道:

  “回禀陛下,臣愿意出使!”

  没有太多的借口,也没有太多的推脱,只是寥寥数语便一口应承了下来!

  儒家认为,世界并不完美,人需要自身担负起救世的责任。

  而颜真卿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生,所以他选择了义无反顾,

  就像当年安禄山造反,河北二十四郡望风而降,只有他颜真卿首举义旗,孤身抗贼。

  他们颜氏家族,在那场战争中被杀三十余口,几乎惨遭灭门。

  当他用蘸满血泪的秃毫为他战死的侄子写下祭文的时候,他也曾痛苦的发问:

  “天不悔祸,谁为荼毒”?上天的恩慈何在?

  为什么人们要遭受这样多的苦难?如今面临抉择,

  他再一次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仰,道义所在,“虽千万人,吾往矣”。

  此行必定凶多吉少,亲友相别之际,不免有生离死别的悲哀。

  有朋友想阻拦他,颜真卿却坦然地吩咐了遗骨归葬的后事,

  并说:“君命也,焉避之!”

  这就是颜真卿,永远学不会明哲保身,

  永远赤诚天真,永远昂首向前。

  在冷冽的寒风中,车驾义无反顾地奔赴许州。

  天幕之上,颜真卿来到了叛军大营!

  孤身直入大营!

  然而迎接他的不是礼仪乐队,,颜真卿一到贼营,李希烈的上千个养子就对他拔刀相向,谩骂不已。

  而颜真卿丝毫不为所动。

  随后天幕上,隐暗的角落内只有两人的对话!

  “颜真卿,表现如何?”

  “不动如山,面不改色!”

  ……

  “颜真卿,可愿归降于我!”

  “回禀节帅,不曾,这老东西还嘴硬的很!”

  ……

  “颜真卿,近些日子在做什么?关了这么久,他还死不悔改?”

  “节帅……”

  “吞吞吐吐作甚,还不如实道来?”

  “颜真卿……在给自己写墓志文,祭文,已经写好了遗表。”

  “好,好哇,他不是想死吗?去给老子挖个坑把他埋了!”

  ……

  颜真卿给唐德宗写好了遗书,做好了殉国的准备。

  随着唐军局势的增强,形势发生变化。

  或许是李希烈害怕自己叛乱的事情被暴露,李希烈决定杀害颜真卿。

  李希烈派出自己的两位部下来到颜真卿的住所对颜真卿说,如果不投降就烧死颜真卿。

  颜真卿大义凛然的跑向干柴火堆,被他人拉住,颜真卿幸免于难。

  后由于李希烈的弟弟死于非命,李希烈的生气火上加油,派出宦官前去将颜真卿杀害!

  天幕之上播放着颜真卿赴死前的画面:

  在秋风萧瑟的八月,李希烈派遣部下和宦官去蔡州诛杀颜真卿。

  宦官到后,先喊:“有敕!”

  颜真卿下拜。

  随后宦官宣读诏书,说皇帝要赐死他。

  颜真卿说:“老臣无状,罪当死,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?”

  宦官答道:“从大梁来。”

  颜真卿明白过来,宦官是奉李希烈之命而来,于是怒骂道:“

  叛贼耳,何敢称敕!”

  。。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hw9.cc。书荒网手机版:https://m.shw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